ipo定价问题怎么解决
股票低于发行价的几种原因?
股票低于发行价的几种原因?
1.大盘长期下跌人气低迷。在大盘下行、低迷情况下,破发现象经常出现,特别是一些业绩差的个股甚至出现“破净”。但是若业绩正常个股大面积破发、破净,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大盘不久将见底了,持币者可静待市场行情出现转机后再行介入。
2.个股发行价格定价过高。正常行情时若股价跌破发行价,则说明一级市场的价格太高了,跌破发行价是必然的。这种情况对于大盘处于高位阶段发行的新股来说较为多见,如2016年港交所上市的邮储银行,2007年的上交所上市的中国石油。中石油发行价为16.7元/股,同时适逢2008年金融危机,其跌破其发行价之后,到目前为止仍未站上。对于这些发行定价过高的个股透支者切勿在上市早期介入,以防向中石油一样被深套。
而新股定价过高,一定程度上与市场中券商、投行有关。在IPO过程中,投行既可以是企业上市的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同时也可能是股东,这种直投、保荐、承销的多重角色意味着利益的直接相关。因此募集资金额越高,意味着可以获得的承销费更高,甚至有券商对IPO项目超募资金部分收取5%至8%的承销费。
对于跌破发行价的股票,企业的名誉会受损,不利于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资本操作。受损最严重的只有二级市场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
什么是ipo折价现象?
一只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后,上市交易首日的收盘价通常都会明显高于发行价,形成“首日收益”,这一现象被称为折价或者抑价。折价的幅度通常用首日收益率度量(中国首日最高涨幅44%,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当日最高折价量)。
针对IPO折价问题,许多学者在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基础上从投资者、发行公司、承销商等角度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有:赢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信号假说(signaling hypothesis)、承销商垄断力假说(investment banker monopoly hypothesis)、法律风险假说(the lawsuit risk hypothesis)、从众假说(the bandwagon hypothesis)、投机泡沫假说等。
折价并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不同的只是折价的幅度,并且IPO折价现象在证券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