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需要纳税调整吗
递延收益为负数的原因?
递延收益为负数的原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每个期末就要调整其账面价值,使得期末账面价值跟初始成本不同,于是期末公允价值就跟计税基础价格不同了,然后就产生了递延所得税,可能是抵押所得税资产,也可能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具体就看账面价值跟计税基础价格差异是正还是负了。
递延收益增加减少说明什么?
递延收益增加说明收到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减少说明递延收益摊销。
递延收益和递延负债是什么科目?
递延收益是负债类科目,科目编号2401。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34其他应收款#34、#34银行存款#34、#34xx资产#34或其他资产类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34其他收益#34科目,处置该资产时,将该资产对应的递延收益科目余额转入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34其他应收款#34、#34银行存款#34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34营业外收入#34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科目,贷记#34营业外收入#34、#34管理费用#34等科目。
(三)返还政府补助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34营业外支出#34科目,贷记#34银行存款#34、#34其他应付款#34等科目。
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所得税》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的产生均来源于暂时性差异。前者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后者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为什么要调递延所得税?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由成本模式转化为公允价值模式,计税基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按照历史成本该提折旧继续 提折旧);在税法中不承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税法只承认账面价值,所以当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会计上转换成公允模式以后就不计提折旧了,二税法中还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所以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法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只认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在税法中不认其公允价值,成本法下,计税会计没有差异,但是转了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报表反应的也是公允价值,计税基础还是按照成本模式的,两者之间差异不就出来了所以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需要把变更时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扩展资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