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怎么考核
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哪些?
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哪些?
企业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各种各样,这里的企业没有写是什么样的企业,因平时经常和中小企业的采购打交道,所以古哥以生产计划的角度来看采购管理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职能不清;2、成本第一;3、沟通不畅; 至于解决方案,因为古哥不是专业采购,说也这个问题先不回答。
职能不清在中小企业的采购,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采购开发和定价这两个核心职能基本上就是老板或老板娘,采购员在某些情况下就是一个跟单员,平时的日常工作就是下单、催单。如果想更换一家供应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家供应商或许是老板的亲戚,也或许是和公司的某些人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作为采购员的你,甚至连建议都不能说,说了,就有可能被挤出来。所以在这样的企业里,采购的专业知识是很难派上用场的,你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好好配合老板的意思,把物料更快的“采购”回来。保证生产顺畅。慢慢的采购就是一个跟单员,甚至文员的性质了。
成本第一刚刚说了,也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的采购,都是老板说了算,也有些老板放权给采购处理,但是存在一个成本第一的问题,要求采购部门一定要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到最好的物资。这往往是很难权衡的,采购当然想采购成本最低、质量交期最好。现实打脸的就是,在采购成本最低的情况,供应商的质量和交期就好不到哪里去,因为采购KPI指标摆在上面,所以有时候生产部门天天抱怨,这是采购的是什么物料,批批不合格,批批返工。这也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从全局成本来看,我认为是肯定损失的,但因为成本核算特别难,所以也很难算得清楚,反正老板就要求成本最低。
沟通不畅中小企业的采购还有一个问题与内部相关部门的沟通不顺畅。如仓库。举例说明,采购这边按公司的采购计划采购物资,没有考虑到这批物资在大小,也没有和计划沟通分批送货,结果物资到仓库才发现,是一大车,仓库的仓位很难放下,就是我们所说的“爆仓”了。计划下达的请购单是小批量,也没有和计划沟通,就按最小起订量采购回来了,往往这笔最小起订单买回来的物料几年都用不完。和研发部门,研发部门要求采购按新品进度打样,由于沟通问题,打样不及时,造成整个项目延期等等;采购部门与供应商沟通不顺畅,工厂的计划已经变化了,也不和供应商沟通调整计划,结果就是停工待料。
以上就是中小企业采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我认为还是按以下步骤去实施:
1、明确采购部门的权和责,核心的两个职能(开发和定价)是由谁拍板。
2、不要以成本第一来考核采购部门,要综合考核,如品质、交期、配合度等
3、内部沟通要顺畅,特别是和内部生产计划的沟通,生产计划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部门,采购的方向是配合生产计划来实施的。
我是古哥计划,头条号作者,职场问答专家,职场领域创作者,专注生产计划15年。更多文章,请点头像关注
计划成本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初级会计职称
中的知识点,下面就赶紧来看一下具体的内容吧!计划成本法的优势分析:
计划成本法在大中型制造行业一直被广泛使用,即使在信息化环境下,还是很多企业对材料的主要核算方法。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归集和分配实现品种繁多的材料从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的核算,有利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简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单纯从核算的难易繁简上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差别不再明显,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使用计划成本核算优势明显。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还按材料性质不同分类归集,因为同种类材料其价格走势基本是一致的,而不同种类材料价格的波动幅度差异较大,分类计算可以对同种类材料产生的材差在同种类材料的发出金额中分摊,使材料成本更接近实际成本,达到按实际成本简化核算的效果。
(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计划成本法只要给材料制定合理的计划价格就可以满足材料收发和核算的需要,而实际成本法要基于库房使用库存管理软件后,用计算机做大量的核算工作下才能进行,对库存管理的要求很高。
具体做法是:材料入库时按发票实际结算价格录入,出库时按移动加权平均法系统自动给材料算出库价格。要做好实际价格法的核算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材料物资种类繁多,进出货频繁,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即便是借助现在的计算机管理,依然是很麻烦的。库房在材料录入上工作量增大,人工操作难免出错率也提高,依然会影响价格数据质量。其次部分材料无法实现按实际价格入库,如:月末没有发票结算的入库材料,还有半成品和自制件生产和入库,在月中成本未计算出来前,入库是没有成本的,相应的领用半成品和自制件的发出成本怎么计算。另外,项目费用计划和部门计划在没有计划价时用什么价格,会不会出现差异较大而产生的控制过严或指标过松现象?
(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已不再是难事,但计划成本法的优势不仅仅是简化了核算,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都被计算机轻而易举地替代,但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拟订物资采购计划、业务程序控制等仍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应用信息,进行真正的变革与创新。
实践证明:核算使用信息化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市场经济中要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取胜需要控制好各项成本费用。在设计成本定型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的控制就是从管理上要效益了,使用计划价格法可以考核并控制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及各项费用在公司的预算范围内。因此制定计划价格的做法符合我国目前预算管理的要求,而且即便是采用实际成本法,仍有必要进行材料成本差异的事后分析,既然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都能对材料的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相比之下,实际成本法就不如计划成本法直观,计划成本法更能发挥对材料成本的分析与实时控制管理功能。
计划成本法的劣势分析:
企业在采用计划价进行会计处理时,大多数对差异的分摊是通过计算分类综合差异率在存货发出与存货结存间分配,但并不是每种存货的真实差异。按照综合差异率调整后的存货成本即使分类核算差异也掩盖了存货的真实成本。成本核算的不准确给产品成本和毛利分析带来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准确性受影响
一是受暂估材料影响:本月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 本月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X
100%。从理论上来讲,构成公式分母的“本月收人材料的计划成本”不包括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因为公式分子中没有暂估材料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如果不剔除公式分母中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就会造成公式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违背了会计上的“配比原则”。
二是受存货中长期积压物资的影响:积压物资金额较大时作为分母的主要组成部分会稀释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利用此差异率核算的话,不能准确反映本月出库材料的实际成本。尤其在本月入库材料的实际价格波动较大,随之与计划价格偏差较大时,积压物资对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月产品成本就会反映出明显失真。
(二)计划价格使用综合差异率调整为实际价格,容易造成产品成本与实际偏差较大,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的实际盈利水平,给产品成本分析带来误差。不同材料差异大小不同,在具体分到不同产品时又用统一的综合差异率分摊,从总体上看通过综合差异率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但从不同产品的成本构成看没有准确核算出分产品的实际成本。在信息化环境下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后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三)计划价格制定的原则是要尽可能接近实际价格,但实际工作中合理制定计划价格还存在很多困难。企业或是采用最近一次采购价进行调整,或是采用最近一段时间的平均采购单价进行调整,但在价格波动频繁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无法预期的因素很多,该调整并不能被证明是最合理的价格。
(四)市场价格波动较快,为尽可能接近实际价格会频繁调整计划价,这样的话采用计划价法进行核算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