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台设计搭建工作不适合内向的人
怎样组织摄影小组?
怎样组织摄影小组?
在影像时代和新传播环境下,了解和掌握摄影语言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近些年,许多教育机构、媒体和教育工作者在积极地推进摄影的学校教育和课外辅导。目前,各种小记者或青少年摄影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一些中小学都相应开设了摄影小记者班或兴趣小组,老师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科技调查、新闻采访等摄影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些中小学的老师还鼓励学生写摄影日记、摄影调查报告等。另外,有些学校(如北京三里屯小学、上海金山区亭林小学)开设校本摄影课程,编写摄影教材,开展特色教育。社会上(青少年宫、群艺馆之类)开设有摄影培训辅导班;而面向青少年的摄影比赛也不乏专业水准和广泛影响(著名的如“理光杯”小记者摄影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3届)。这一趋势已经引起了摄影界、教育界的重视。
这些现象都表明摄影正与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本文在考察近些年校内外开展摄影教育和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倡导摄影教育应该积极进入中小学学校教育并成为辅助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摄影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摄影有许多特性,比如它的普及性、趣味性、纪实性、工具性等特征,非常适合学校教育和辅助课程教学。简单来讲,摄影在学校教育和辅助课程教学方面具有以下两个突出功能: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寓教于乐、以美育代说教是当前教育的大趋势。
由于摄影形象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创作者从中得到的教育较之其他手段更有效,而真实生动的摄影艺术形象教育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有帮助。通过摄影作品和亲自参加拍摄实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社会,用相机去发现、捕捉社会的闪光点,去讴歌社会的真善美,去鞭笞社会的假恶丑,这种教育效果是最明显的。如上海的一些学校教育者,为了让学生关注上海的市政建设,特别是植树造绿工程的进步,在半年中组织同一批学生先后到同一地点进行拍摄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一变化。通过前后照片拍摄的对比,就能给学生进行一次生动深刻又有效的社会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比比皆是,在此不赘述。
而摄影的实践性,导致的教育功能更是数不胜数。除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之外,摄影还可以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思想品格、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外出采风,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独立自理能力;集体出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相关爱的品性等等。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还观察到摄影可以让一些内向、甚至是抑郁症的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如一些脾气乖戾的孩子,可以在一次关爱贫困人群的摄影活动之后思想行为得到根本改变。而这些教育效果相比其他教育形式就显得很有优势。
2、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多项技能的掌握
摄影是一门综合性技能。通过摄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述、统筹、应变、合作、协调、独立工作等一系列的相关能力。摄影创作并不是简单的按快门,有时为了完成一次创作任务,从策划到现场调度都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因为要进行摄影创作,就会碰到各种困难,要与各种人物打交道。例如你在拍摄中被摄对象不合作怎么办?找不到最佳摄影点怎么办?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统筹、沟通、应变等能力。例如在上海,有次教师组织学生到少年体校进行摄影创作,首先碰到的难题是对方不接待,经过协商终于进入创作现场后,又碰到了光线与场面不理想的困难,后经过同学反复选择和等待,终于拍摄到了满意的创作画面,其中一位同学的摄影作品还在全国体育摄影作品比赛中得了大奖。通过这类活动以及活动中难题获得解决,使同学们对摄影创作的社会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如何在学校推进摄影教育
和电脑教育一样,将来的摄影教育主要阵地是学校和课堂。综合目前的校内教育的实践来看,有以下一些成功经验可以遵循。
1、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摄影和各科目的学习有意结合起来,发挥摄影在辅助课程教学方面的作用。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操作模式使得摄影更深入、更活泼。课内普及的技术知识让孩子对摄影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则让孩子们对摄影充满热情和动手的兴趣。在操作实践中,摄影课专职老师不只是讲解摄影知识,而是将知识融会贯通,比如遇到一种昆虫时,会指导孩子研究,遇到一种地貌时,会对孩子进行讲解,自然、地理、历史等无所不包。
摄影教学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将摄影和各科目的学科有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摄影在辅助课程教学方面的作用。摄影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和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化学、政治、新闻、美术、音乐、文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科学,同时也是另一种视觉语言形式。在中小学开展摄影教育,在辅助美术、美学、语文、音乐、政治以及相关理工学科等课程教学了具有重要作用。
如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美术课程把摄影作为校本课程,将课内的摄影作品解析和课外实践外拍活动相结合。摄影成为美术课堂的拓展工具,为学生收集各种素材提供了很大帮助。北京三里屯小学成立摄影校本课程研发小组编写校本课程,他们有套摄影教育策略——“立足小课堂,走进大自然,面向全社会”。该校的摄影校本课程构建开放的课堂,将课堂、自然、社会联系在一起。三里屯小学开展摄影教育,发挥其辅助课程教学作用,在其它课程教学(美术、美学、语文、音乐等)中,多媒体素材、课件的制作和资料的采集,摄影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开展教师培训,普及摄影知识
社会的摄影师可以承担一部分校外摄影教育或课外摄影教育,但校内摄影老师的教育更为重要,因此开展师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校内摄影老师主要由小记者辅导老师、美术老师、电教或信息老师、其他科目感兴趣的老师等组成,而真正科班出身的摄影老师目前在中小学并不普遍。专业教师对中小学的摄影教育又至关重要,因此开展摄影师资培训、提高现有师资的水平,就显得很重要。
目前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比如上海的一些区县)已经很重视中小学摄影教育了,对在艺术教育领域内,把摄影纳入和音乐美术相同地位,有着非常明确的工作时间表,并且在2011年已经开始大规模地组织摄影辅导老师专项培训。
3、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摄影的兴趣
教育要符合孩子的性格。推进摄影教育,学校可举办多种活动,如小记者实地调查、科技调查、新闻采访等。每年暑期举行摄影夏令营,参加各级各类摄影比赛,组织摄影小记者外出采风,采访领导,为敬老院老人免费照相等,一系列活动,既让学生得到快乐,也在活动中提高了摄影技能。
上海金山区亭林小学作为上海市摄影特色学校,除了在摄影教育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外,更注重摄影实践,开展多种摄影活动。亭林小学自1984年就成立了摄影兴趣小组,每星期固定活动一节课。另外,亭林小学组织青少年摄影比赛、寒暑假采风、摄影创作社会活动等课外实践。北京白家庄小学开展摄影校本课程,利用周末带孩子外出(北京髯和大街小巷)摄影采风。孩子们亲身感悟到北京的文化,用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诠释着对北京文化的理解通过摄影实践,激发了孩子们增加了摄影的兴趣,拍摄得出人意料的好,内涵丰富。这比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要有效得多。
4、营造摄影学习氛围
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学校可以因势利导,在每个年级均成立摄影小组,每班的教室均设置“摄影角”,展示同学们的摄影佳作。每周,学校都开展一节摄影大课堂,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全校性讲座,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摄影比赛和展览。从这些精美的作品中,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在摄影中收获着快乐,收获着长成,收获着关爱。在每一幅作品的背后,人们可以感受到爱,感受到憧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文化,不只是摄影技巧(技法的讲授和取景内容的广泛),还有文化的熏陶。摄影小记者组的同学也可以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进行校外采风。
总的来看,摄影在中小学学校教育和课程辅助教学方面是大有作为的,摄影界应该发挥专业所长和人才优势,支持和推动摄影教育更多地面向青少年、走向学校和课堂。
女生学什么专业好,平面设计如何?
如果有设计爱好,特别是对画面感有很强的意识 那么学设计还是很不错的出路。现在很多公司都会涉及到设计,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宣传,那么就需要会设计的人,大一点的公司会有策划部,部门里面会要求会设计的员工,还有就是很多广告公司会需要设计。设计工作不好的地方就是有时候会加班,如果你是乙方公司设计 加班可能是家常便饭。任何工种都有两面性,总之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