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思维导图怎么画最简单语文 如何用思维导图助力“大语文”?

[更新]
·
·
分类:行业
1676 阅读

五年级思维导图怎么画最简单语文

如何用思维导图助力“大语文”?

如何用思维导图助力“大语文”?

教育部通知,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18年中高考证明,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已然成为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原因如下:
1.考卷文字数增加,从以前7000左右到现在9000左右,将来可能增加到一万字左右。“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2.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示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3.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 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语文分数的百分之三十。
4.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阅读量少、语文水平欠佳,都会使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会出现考生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思维导图如何助力?
1.培养快速阅读习惯。大多人阅读的速度不够快,是因为受限于书本中的直线信息,一行行的从前往后的阅读,这样阅读的速度会受到非常多的因素影响,例如:生僻字、不理解的概念、枯燥乏味的内容、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但是作者的创作是围绕一个中心而展开的网状结构,所以要想提升阅读速度和能力就需要我们回归到作者创作这个角度,这也是我们大脑喜欢的方式。
思维导图能够完美的呈现这个过程,它不仅可以与我们的已有知识创造链接,还可以激发出新的想法。由于思维导图放射性扩散的方式,会不断的引导绘制者探寻、思考、发现....
2.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导图通过文字、图像和线条,将人的内在思维进行外在形象化的呈现。随着近几年的推广和普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一“神器”。并且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使用最广泛当属运用思维导图做阅读笔记了。
托尼.博赞老师在他的《思维导图》书中指出:只需一瞥,你就能看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因为思维导图只有一张纸,而且条理清楚,所以你可以更加快速地回顾并更加有效地记忆。运用思维导图制作阅读笔记可以:记忆、分析、创造、对话。
并且思维导图可以让你对作者的行文脉络一目了然,这对于快速抓取作者想表达的中心主题以及文章结构非常有帮助,反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快速的“立体构思”,对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3.记住才是硬道理。博赞先生告诉我,他发明思维导图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记住更多的东西。而提高记忆的效果就是“联想”和“联接”。
联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想象,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具体且形象有趣,让表达更“显眼”。因为大脑对显眼、有趣的东西才会有反应,记忆的才会更“深刻”。
绘制有艺术感的思维导图,让我们对图像、色彩、符号、框线等可以加强大脑印象的要素的绘制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把信息通过图像/符号进行形象化后,可以让本来看不清的东西看的更清晰,也让传递的信息量更大、更准确、更迅速、更富整体性。俗话说“一图抵千言”。
联接就是在信息与信息之间建立回忆的线索。绘制艺术思维导图,通过对关键词、图像以及颜色进行艺术化处理,建立对各个“知识点”的记忆链接;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通过艺术线条,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表现出来,从而建立“知识面”的记忆链接。我写过不少关于如何如用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课文的文章,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读一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乡下人家》思维导图怎么写?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先总写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大家想一想,屋前搭瓜架,丝瓜、南瓜、葫芦、豆角等爬满瓜架,因为是藤蔓植物,用“攀”和“爬”这一对近义词,贴切、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状态。瓜果、藤蔓、枝叶的颜色各有特色,青的、红的、绿绿的、碧绿的,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又用石狮子和大旗杆作对比,突出表现乡下人家瓜棚所展示的勃勃生机。
第二自然段是特写,门前场地上种花。花的品种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随着季节不同,开花的时间也不一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光有花还不行,有的人家还种上竹子,绿叶、青杆、浓荫构成一幅和谐的图画。春雨过后,笋成群结队从湿润的土里钻出来,感受大自然的风和日丽。
第三段写鸡,写了母鸡、小鸡、公鸡。母鸡护着小鸡,承担着觅食的责任,公鸡耸着尾巴,担负警戒的任务。
第四段写鸭子戏水、鸭子觅食。鸭子迷失的方式和鸡不同,必须把头扎进水里进行。我们可能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同样是写鸭子,不同的作家写出鸭子的形象也是不同的。侧面描写妇女洗衣,鸭子不为所动,说明了鸭子和人和谐相处,构成了一幅自然、清新的图画。
第五段写夏天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院子里,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吃饭时高谈阔论,把酒话桑麻。红霞、微风、归巢的鸟儿和乡下人家的人们,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第六段写秋天的景色。人有家,纺织娘在瓜架上安家。这一段是特写,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给人以震撼之感。“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是拟声词,模拟纺织娘的声音,读来清新、自然、贴切、形象。写人进入梦乡,是侧面描写,侧面衬托纺织娘的声音美妙动听。
最后一段还是总写。强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