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计划做何种安排 审计底稿一般怎么整理,整理时要注意些什么?

[更新]
·
·
分类:行业
1714 阅读

对审计计划做何种安排

审计底稿一般怎么整理,整理时要注意些什么?

审计底稿一般怎么整理,整理时要注意些什么?

这个一般都是是根据每个事务所的要求来整理的,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目录的。
按目录内容整理的话
一般都是差不多的,都是按照审计的几个阶段分类排列相关审计底稿: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然后呢,通常最后一个阶段的底稿是排在其他阶段底稿之前的,这样为了方便查阅审计结论。另外就是,审计报告及审定财务报表要放在底稿最前面。
通常所说的按报表科目顺序来整理底稿,实际上指的是实质性程序部分的工作底稿的顺序,实质性程序的相关底稿往往会占据整个底稿的大多数,而且它对形成审计结论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截止日通常为会计年度截止日,即12月31日(一般都是这个),因为我们常见的审计大多为年度审计。因此当然也存在其他情况,要看具体审计对象。
会计年度截止日与审计截止日是两种同的概念,当然审计截止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我们一般叫做审计报告日,它与报表截止日没有什么关系,报表截止日告诉我们财务数据归属的日期或期间,而审计报告日只说明我们出具审计报告的日期。

三大审计计划的区别?

三大审计的存在的区别具体如下1.审计主体不同:政府审计的审计主体为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的审计主体为企业审计部门;社会审计的审计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
  2.审计对象不同,政府审计对象是国家各级党政机关等;内部审计对象是企业内部运行情况;社会审计对象是除国家保密单位以外的任何单位或机构的委托。
  三大审计的联系: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之间存在着法定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国家审计应当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成果,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优势互补,正确的内部审计能有效提升社会审计的工作质量。

上市公司审计总体审计策略包括?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
(一)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
(二)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三)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