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 研究生越来越多会越来越不值钱吗,博士会不会也一样?

[更新]
·
·
分类:行业
4247 阅读

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

研究生越来越多会越来越不值钱吗,博士会不会也一样?

研究生越来越多会越来越不值钱吗,博士会不会也一样?

研究生多吗?不值钱吗?
我的孩子都是读了研的,有硕士,也有博士。
我也不知他们有咱水平,不过读了研后学习熊力比没读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多了!考试能力也强不少,只要是他们要考的,几乎没有不过的!书还是多读的好!

为何感觉很多大学生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考研到985院校到底有多难?

谢邀。
不是感觉是这样的,而是事实就是如此。在一些大学里面,有一些学生是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考研。
考研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一些二本、三本院校里面,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来自于现实的压力。很多人对下面这个场景都比较熟悉。
在上初中的时候,有的老师会告诉你,等你考上重点高中,就轻松了。
等你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的老师又告诉你,等你们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但当高考结束之后,还没有轻松几天,接下来就要开始填报志愿,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哪个学校?选择哪个专业?以及选择哪个城市?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你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每年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都会说:“填志愿真纠结,要是高考成绩高一点就好了。”
正是因为高考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所以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或者是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而被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处境?
虽然现在整个社会的观念越来越多元化,但工大学毕业生能选择的道路并不是很多,在毕业的时候,你要么选择考研,要么选择就业,要么选择出国留学。
而出国留学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如果不能选择出国留学,那么就只能选择升学或就业。
而对于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来说,除非是你的能力特别强,或者家里有关系,不然在毕业的时候,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虽然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条条道路通罗马,高考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你要么选择走考研这条捷径,你要么和211 、985院校的学生同台竞争,选择去找工作。
本来双非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非常大,再加上最近几年就业形势不太好,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纷纷加入到考研大军当中。
第二,来自激烈的考研竞争的压力。最近几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多,但研究生的招生人数,特别是211、985院校全日制统考研究生招生人数,却没有显著的增加,这就会直接导致名校的热门专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研难度越来越大。
比如,2017年时,某个财经院校的金融专业硕士的报录比达到了30:1。
并且在当前的研究生招生模式下,考研的初试成绩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是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你的初始成绩只有达到了,院校划定的复试分数线,那么才能够参加复试。
所有的院校都是以综合成绩作为录取依据。而综合成绩,是按照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平均之后,计算得到的。大部分学校是初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也占50%,但也有一小部分学校,初始成绩占的比重更高。
在这样的录取模式下,对于双非院校的学生来说,要想顺利的考上211 、985院校,那么,最佳的策略就是,让自己的初始成绩越高越好。
而要想让自己在初试中取得好成绩,要么是延长复习时间,要么是提高复习效率。
再加上,最近几年研究生招生中,部分985院校的保研的比率越来越高。
有一部分双一流院校的保研率达到了30%以上。
比如2018年是北京大学的保险率,保守估算是53.4%;中国科技大学的保研率,保守估计是34.25%;复旦大学的保研率是29.52%。
双一流院校的保研率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压缩了通考的招生人数。
第三,缺乏灵活性的本科教育。有不少学生,在大一的时候,还觉得在大学里面一定要学点真本领,不然就对不起自己,但经过一学期学习之后,就会发觉大学的课程也不过如此,很多老师上课也是随便应付。
因此,很多学生的想法是,既然跟着老师学不到东西,自己又不能随意的换专业,随意的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那么,还不如尽早的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选择考研,再比如选择考一些有含金量的证书。
很多学生也知道,上大学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考研,大学里面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事情,值得自己去做,但是在一些二本三本院校里面,一些学生觉得,与其参加一些没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听一些没有营养的专业课,还不如把重心放在考研上,等自己考上了好学校的研究生,再把之前落下的弥补过来。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