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如何把水稻变成大米 祖先是怎样把稻谷怎样变为米的呢?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2108 阅读

迷你世界如何把水稻变成大米

祖先是怎样把稻谷怎样变为米的呢?

祖先是怎样把稻谷怎样变为米的呢?

往上的不知道,就从我祖父这辈说起。
稻谷变成米,可用四种方法获取:水碾、藟子、碓、旱碾。现在来说一说。
水碾利用水作驱动力,把木马推着旋转,稻谷在圆槽里,木马来回碾压。木马下面装有两个石轮,石轮卡在石槽里,碾米的时候就放水,不用的时候,关上水。这种方法,适合大批量碾谷时才用。
藟子这种工具很少见了。用竹子和泥做成,像石磨一样由上下两块组成,中间安一颗稳定轴。上块设有凹槽,供放稻谷。由两人或者一人拉动磨谷。
碓由碓窝、碓丫、碓身、碓齿组成。碓窝是一块整石镂空而成,呈圆型,镶嵌在泥土里,和家庭地皮一样高矮。碓丫是固定碓身用的。碓齿位于碓的前端,工匠师傅以破铁块打进木桩里,敲打谷物时,起到锋刃作用。两人脚踩,一蹲一放。
旱碾和水碾一模一样,只不过动力改由骡子和马牛而已。
这四样碾米工具,我小时都见过,1978年,我村的电来了以后,大队买了碾米机,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的。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怎样使水稻谷变成可以食用的大米,聪明的古人发明了石臼,石臼是舂米用的器具,四方的,上宽下窄,安在土里,只把臼口露出地面。随着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稻谷便在石臼里去壳,蜕皮,露出了暗红带白的米粒,就可以煮来食用了。 在电气化生产以前,人类的谷物粮食主要是以这种生产工具加工成食品。可以说,石臼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石臼和水井是人类定居点的标志。 在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以后,太约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打米机的发明与普及,石臼逐渐被淘汰,只有在一些没有电气化设备的边远地区仍旧被使用。 在中国的许多乡村,被淘汰使用的石臼仍旧被完好保存着,成为许多人怀旧的对象。城市中很多以农村、原生态的为主题的餐厅,摆上一些老石臼,以此来吸引顾客。

杵臼 chǔ jiù,是古人最早使用的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随后,使用石磨或石碾来帮助去除稻谷的外壳。当然,现在稻谷去皮主要是使用电磨,不过,其基本原理和古人几乎是一样的。

水稻鄂香2号可以自己留种吗?

可以的,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作物,退化的速度非常慢,天然杂交的概率低,可以自己留种。留种时选择长势相对较好的水稻,在完全成熟后采用人工收割,捆成小捆自然风干单独脱粒,常温度储存即可。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有很多用处。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是一个极其古老的作物。
拓展资料:
1、分布范围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以及我国北方沿江地区也种植水稻。换句话说,除了南极洲,几乎大部分地方都种水稻。 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近 5000 万公顷,总产量1.5亿吨。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 3000 万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超过 2 亿吨。
2、水稻生长周期
水稻有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生长周期大约100天左右,而晚熟品种的生长周期约为150天左右。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水稻土为宜,幼苗发芽较适宜的温度为28-32℃。
3、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播种:经过晾晒、筛选、浸泡、催芽后,将种子播撒到秧板上,等长至8cm左右时移栽。移栽:土壤肥力好,每平方米种植125株,土壤肥力差,每平方米种植140株。管理:适时施肥灌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4、水稻为什么要先育秧再插秧
①先育秧可以延长水稻的生育时间,获得高产。
②散播时杂草较多,发棵率低,插秧可以把杂草拔除,产量也比散播更好。
③散播抗风性不高,容易出现倒伏,插秧留的间隙便于田间管理,育秧插秧还可以节约时间。
④育秧苗容易出现稻瘟病、水稻矮缩病和恶苗病。
5、水稻如何变成大米
水稻收割之后在太阳底下晒2-3天,让稻谷干燥,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之后再使用碾米机除去谷壳,就变成了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