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考博准备时间安排
一般全职考公要准备多久?每天学习几个小时?
一般全职考公要准备多久?每天学习几个小时?
作为已经成功上岸的过来人,想来分享自己的想法。
不论是全职考公还是在职考公,都要看你的复习效率了,有的人一个月,有的人可能几年还是考不上。
我当时在事业编,工作还算比较轻松,每天都有时间可以复习听课,陆陆续续算下来应该也就一个多月,但这一个多月算的是我考上事业编后的参加省考的时间,原来一直都在陆陆续续的复习。
【答案在文末】首先先分享一点小建议吧!
1、制定计划(自律)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效率来制定时间表。
比如这个学习任务你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那么你就先把计划定为60分钟完成,慢慢的做多了,以前需要40分钟的现在只需要30分钟,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时间表了,这样循序渐进,一来是完成任务给自己增加了信心,二是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才能真的把知识消化,而不是囫囵吞枣。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了,这样安排时间,能学的更少了怎么办
并不是说你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就能学习很多东西,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知识点都消化掉,学习不能骗自己,一定要学进去。
根据要学的东西来安排时间表、而不是看时间来安排时间表。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陷入了这个误区,先看离考试还剩几天,于是拼命制定时间表,把要做的事情塞进时间表里。这样制定时间表的人就像是跟时间赛跑,但是永远也跑不赢。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把白天的时间挤完了,只能压缩晚上睡觉时间了,但是睡不好往往也学不好。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的学习任务来安排时间表,我们要学的是哪些,一定要抓住重点,而不是细枝末节,特别是那些时间很紧,只剩下两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要把时间用在得分最多的题型上面,比如资料分析、言语、判断,分值高,易掌握。
制定计划表也是一种自律的方法。
公考的路上诱惑太多了,我记得原来一个人在家复习,有时候老想玩手机,看视频,现在又出了那么多碎片阅读的app,时常刷抖音,刷新闻,看似不耽误时间,却破坏了复习的思路,制订了计划的同时,最好也制定一些奖惩措施,例如不完成计划就要......,完成了就可以......,也可以找小伙伴来帮忙从旁监督。
2、劳逸结合(心态)劳逸结合很重要,每天都窝在书堆里,有的人可能很习惯,但确实会有小伙伴受不了,那么就需要劳逸结合,早上或者晚上出去跑跑步,周末出去爬爬山,看看美好大世界,也拓展自己的心境,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在增强心智。
虽然很多人说要逼自己一把才能够破茧成蝶,但是有时候太紧逼会适得其反的。所以要稳住自己的心态。
3、善于总结(反思)行测真的是可以做到快速提分的,只要找到方法,我自己就深有感触。
各大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一些技巧教学,资料、言语、判断三大模块时必须拿分,而要考高分,且底子就好的千万要抓住常识和数量,因为高分的分水岭就是这么来的,其他题型大部分人都会做,因此这两块拿分多很有优势,高手是没有薄弱板块的!!
行测做题量不够是不行的,但是只刷题也是不行的。
前期,建议先一个版块一个版块弄通、吃透之后,再开始刷题模式,这样的刷题模式才能带来质的提升,不然只能是浑浑噩噩的刷题,做了很多题却没有大的提升,容易有挫败感。如果时间紧的情况下,我还是建议把题目做精做透,不要盲目开始刷题。
中期,尽量多做历年真题卷,时间、涂卡等,一切按照考试标准来,包括做卷子前的心理准备,每次都看作真的在考试,自己学会调整自己情绪和呼吸,这样到了真正考试时就也能从容应对了。
后期,把真题卷做完了可以多做电脑上的卷子,主要是增加做题量、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如果你只知道在电脑上做题而不做纸质题目,到了考场可能真的会慌,因为试卷你拿起来都不顺手的。
做错题集很有必要,但是前提是你会倒回去看错题。
如果你不看,请你不要做,浪费时间精力。错题要挑经典的题型,不是错的题目全部弄上去。建议一个星期看一次,不要等临近考试了才想起来看,会手忙脚乱的。错题集之前是手写,但是太费时间了,因此我参考了其他小伙伴的方法,用OneNote笔记,很好用。
如果全职备考,每天就按自己的计划复习,一天学六~八个小时就够用了。
如果在职备考,可能时间需要更多。不过说天没太大意义,真正的时间取决于你每天能学进去多少小时。
我也遇到过一天学十五个小时二十多天就上岸的。所以,时间取决于你的效率。但是请你留出来最少两周时间,按照考试时间那样给自己刷套题,刷真题,找感觉。
对公考感兴趣或者备考公考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波,赞一波,或者留言、私信讨论,我会尽我所能帮忙的。前面也讲过一些相关方法,我也会不定期在头条分享小知识,一起讨论一起进步呀,我在岸上等你们,加油。
零基础在职考注会,一年过注会6科,可行吗?
不推荐一次考六科。不要小看CPA考试,每年一次过六科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你没有基础,在职学习时间少,报六门会分散精力,反而每一门课都准备不充分。
建议一次报考两科或三科,没有基础最好报面授班或者上网课,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报考科目,高效通过CPA考试。
双科报考组合
1.会计 税法
优势:会计 税法可以说是CPA组合的黄金搭档,两者关联度很大,尤其是在所得税上,且税法和会计两者在某些章节相辅相成,非常有利于考试的备考
劣势:会计和税法都比较偏重计算,需大量练习,对于某些偏文科的考生来说,需要越过计算关
适合考生类型:有一定会计基础,备考时间充裕,考完急需上岗
2.税法 经济法
优势:2法可以说是CPA科目中相对比较容易的科目,对于没有会计基础的学员来说,搞定两法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阶段,并且能够增加考生信心,最终拿下CPA。
劣势:由于第一年备考的科目未涉及CPA的“三座大山”,会导致后续的备考压力增大。
适合考生类型:没有会计基础,备考时间较少,自信心不足
3.会计 经济法(会计 战略)
优势:相对于会计 税法,会计 经济法更为容易些,且会计偏重于理解计算,经济法偏重理解记忆,计算与记忆搭配,难度合理,且经济法可以搞突击策略,学员可以更有利于时间的分配。
劣势:对于想2年通过CPA的考生,后续备考压力较大。
适合考生类型:预计3年通过考试的同学,考完即可顺手把会计初级考掉。
4.会计 审计(会计 财管、财管 审计)
优势:如果学员能在第一年,通过会计 审计,那对学员以后注会备考将会是一针强心剂,毕竟注会最难的2科都过了,那还怕啥呢
劣势:首次报考注会难度最大的2科,复习周期很长,非常容易放弃,且需要冒着第一年1门都不过的风险。
适合考生类型:有会计基础,时间精力充沛,自制力较强,有强大心理支撑
5.财管 战略
优势:财管和战略有一定联系,财管偏理解计算,战略偏理解记忆,难易搭配,适合交替学习。
劣势:对于一些文科类考生,财管是最难上手的科目,可能会因为在财管上花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放弃战略。同时对于希望2年内通过CPA的考生,后续备考压力过大。
适合考生类型:没有会计基础,逻辑思维能力较强,预计3年通过考试
6.审计 战略
优势:审计中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战略中的内控的内容高度吻合,审计的逻辑也与战略的逻辑很相通,所以一般能学好审计,战略也不会学的很差
劣势:审计刚开始学难度会非常大,而且会让人感觉逻辑不清,可能会影响到最后战略的备考。
适合考生类型:有一定会计基础,理解记忆能力较强,预计3年通过考试
以上是双科报考组合,虽然没有穷尽所有组合,但是基本上差不多了。同学们可以对照自己实际情况,慎重决定报考科目。
三科报考组合
1.会计 税法 经济法
优势:会计与税法联系紧密,经济法难度较低,比较容易通过,树立自信
劣势:后续备考压力较大
适合考生类型:第一次参加CPA考试,希望2年通过专业阶段,备考时间较充裕,考完即可从事财务工作
2.会计 财管 经济法
优势:这三科看上去并没有联系,但是这3科恰恰是中级职称考试的3个科目,对于又考中级又考注会的人来说,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搭配
劣势:对于0基础考生来说,这3科难度有点大,且关联度不高
适合考生类型:对于那些既想考中级又想考注会的考生,或者已通过中级,准备备考注会的考生。
3.会计 财管 战略
优势:一年拿下“两座CPA大山”,后续备考压力减轻。做题(会计 财管)与记忆(战略)相搭配,适合交替学习
劣势:会计和财管难度较大,需做大量练习,难以坚持
适合考生类型:有一定会计基础,备考时间充裕,自制力较强,逻辑思维较强
4.会计 审计 财管
优势:拿下这最难的三科,对于后面的备考就很轻松
劣势:因为是最难的三科,所花的时间跟精力都是最多的,容易让人放弃
适合考生类型:有较好的会计基础,备考时间充分,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心理支撑
5.会计 审计 税法(经济法)
优势:按照综合阶段试卷一的内容备考,科目之间联系较大,减少重复内容的学习
劣势:难度较大,需大量做题适合考生类型:有较好的会计基础,备考时间充分,考完即可去事务所工作
其他报考组合:
对于报考4科以上的学员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需在3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1-2科。
对于那些报考6科的学员来说,(每年都有全科通过注会的考生,但是数量不多)因为一次通过6科的难度是十分大的,所以全身心投入考试、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或者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可以考虑。不过这类考生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即便是通过4门或者5门也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