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获得老师的心 为什么现在当教师感觉生活浮躁,忙碌碌又心戚戚?

[更新]
·
·
分类:行业
5031 阅读

怎么做才能获得老师的心

为什么现在当教师感觉生活浮躁,忙碌碌又心戚戚?

为什么现在当教师感觉生活浮躁,忙碌碌又心戚戚?

现在,教师感觉生活浮躁,忙碌碌但又心戚戚,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师生活跟“育人”初衷的背离是原因之一。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在中国,古人认为教师应“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在西方,哲学家也认为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现在老师们还是这样的状态,那么,当老师们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启蒙下有了变化,比如变得积极上进、热爱生活,比如变得喜欢学习、热爱知识,比如喜欢交往,热爱同学……
老师们会发自内心的高兴,会有一种深深地职业幸福感,而且这种幸福感会让老师们充满能量,投入长久的努力,继续创造育人的奇迹。
教师们的辛苦是随处可见的。
但是现在老师们的工作某种程度上是被异化了,他们的日常被很多“可见”的考核占据,各种数据、照片、视频、活动方案或记录,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为了迎接检查,要补写厚厚一本材料,整个星期都在加班。
此外,成绩是另一个极重要的可见的考核指标。老师们为了班级成绩,诸如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想出各种利益最大化的方法,运用简单的评价和奖惩制度。
将所有跟提高绩关系不大的事情都尽量压缩,让孩子的在校生活变得毫无美感可言,极大的败坏了孩子们的学习味口。
这样,孩子跟教师的关系迅速恶坏,师生关系的恶化,进一步毁坏双方的生活质量。
老师很累,孩子们也很累,这样的生活就像煎熬。
曾有教育家说,教育是要让孩子和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满的教育生活。现在这种生活几乎找不到。所以,身处其中的人怎能不辛苦。
2.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当前可见的一个矛盾是老师和家长的矛盾,可以说是非常深的。
哪怕家长们在班微信群里随处可见家长的花式拍马屁,但这都不意味家长是那个唯师首是瞻的人。
家长们这样做的目的基本是为了让孩子在老师那儿得到更多的好处,而不是纯粹地从班集体的角度考虑。
以前可能家长会对老师说,“孩子交给你了,不听话你打都行”。
但现在不是这样,很多家长在教育方面的见解和方法,未必低于老师,甚至可能会有比老师更合适的教育方法。
这样,就出现了家长对老师教育水平的高期待,教师对家长配合的高期待,家校矛盾呼之欲出。
回过头来看教师的培养,四年的大学教育,基本是学科知识加教育学、基础心理学、教材教法这几门课的基础学习。
当师范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投入到异化的教育日常中。
对他们来说,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支撑很缺乏。他们手忙脚乱、焦头烂额,几乎对教育产生怀疑。
其实这也是整个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虽说每年教师们都会有继续教育,但其课程的设置跟需求不能相应满足,所以老师们的兴趣也不见得很高。
老师一方面得不到及时又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又受各种或合理或不合理考核的逼迫。
这样的职业生活,加上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多重影响,老师们生活忙碌碌,但又心戚戚,也是一种必然结果了。
当然,我们也不要悲观得觉得这已经没法改变。
我们依旧看到很多希望,比如很多老师做出了良好示范,坚守教育的纯粹,将教师职业形象带到更高处。
教育部门也不断在改革,寻求解决困境的办法。
所以,老师们还是需要在诸多无奈中,为自己,为职业,寻找积极正向的发展之路。

新形势下,怎么样做一名好教师?

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里的“好”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个“好“字,应当是指学生喜欢家长好评,领导欣赏三个方面的为容。
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价,教师要付出比备课多十倍的努力。
一是要有扎实的课堂基本功。你的课首先得有吸引力。二是批评学生讲究策略。胡萝卜加棍棒,相互配合,冷处理与热处理相结合。三是掌握表扬的火候。忽悠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使“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