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归纳
高中语文考试的文言文和古诗都出自哪里?
高中语文考试的文言文和古诗都出自哪里?
古诗一般是出自唐宋诗词,文言文出自二十四史里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和古诗题有什么解题方法?
以七言律诗《登高》为例,首先要了解基础:律诗分为首、颔、颈、尾四联。也就是每一个逗号加一个句号为一联。他们对应的功能为起承转合。首联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古代写文开门见山是较少的部分,大部分诗人讲究含蓄有理有据,也就是会写一些景物或者典故来佐证自己的观点。颔联承,承接上文连接下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联很大可能是在写外物,可以帮助你感受作者感情的,最起码完这两联,萧瑟荒凉的感觉应该有一点吧。接下来是颈联,作用为转,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很重要了,要从外物,景的描写,或者用典,他人经历的描写改成写自己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最后合,就像现在作文的结尾,作用就是表达自己感情,给文章升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读懂这里,整个文章都能贴,即使你看不太懂。
刚刚说古诗题一般是四部分,答题赏析也是四部分结构:1、抄原文。2、用自己的话结合情景翻译抄下来的这句。3、用了什么手法。4、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比如忧国忧君、恬然自得)。赏析登高就可以这样:诗文开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几句描写了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的景象。使用了以动写静,以景写情的手法,通过动静对比,以“哀啸,萧萧下”等字眼渲染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气氛。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转至自身经历,写己身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尾联感叹自己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感叹世事不堪,自己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惆怅以及忧国忧民情感。这个例子是我随手写的,答卷子的时候肯定要更好的组织下语言,重点是这几个一定都要写上。
再就是还有一点要注意,我们习惯吧一联当成一个整体来分析。但要知道古文里一个逗号是一句,一个句号又一句,像登高实际上有八句,也就是说一联两句不一定是一个整体。我以前就做过颔联上半写景,下半写情,颈联又是上半截写景,下半截写情。记忆尤新啊,因为当时考试年级里就我一个古诗赏析部分满分的啊哈哈哈。
再者多多积累的话可以根据作者进行一定推断,有名的诗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比如陶渊明,作为田园诗人,遇到他经常要写悠然自得。比如杜甫写到他必然要写忧国忧民。还有李白,遇到就是夸张手法。辛弃疾,十之八九运用典故。
以上,因为自己比较擅长古诗题所以只写这部分。至于阅读只能和你说多读多练,多读是说读例题答案,自己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