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加强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请教:什么是自主学习?我们为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做了哪些?

[更新]
·
·
分类:行业
2223 阅读

怎么加强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请教:什么是自主学习?我们为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做了哪些?

请教:什么是自主学习?我们为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做了哪些?

什么是自主学习?我们为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做了些什么?
从字面上看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主动的学习。自我是指,有自己的计划,安排,主意,目标。一般不受家长影响,不被同学干扰,也不用老师监督。主动是指,对学习活动有积极的心态,有愉悦的情绪,有浓厚的兴趣,与别的活动相比,首选的是参与学习。这样的孩子,相信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看到的。但是。这样的孩子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
我们为培养主动学习的孩子能做些什么呢?第一。率先垂范,做孩子的镜子。以自己主动学习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第二,引导孩子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到什么点儿,做什么事,不用督促,成为习惯。第三。不要给孩子人为的制定约束和限制。只要课本上的知识已经理解,消化吸收。要允许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主进入新知识的海洋,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在旧知识的烫剩饭过程中,是在反复做同类习题的实践中被消磨殆尽。我们平常所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就是来源于此。
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自主学习的学生。通过自我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让我们共同努力。

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的学习动机有10个层次:
其中的第2和第3层动机,家长们最熟悉,也用得最多。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惩罚和监督等措施来推动孩子学习,也就是俗话说的“胡萝卜 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却发现:外部奖励对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兴趣并无帮助,反而会降低了孩子的内部驱动力。
这是因为,一旦老师和家长经常使用“胡萝卜 大棒”模式的话,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奖励,而不是为了兴趣”。所以,当外部奖励无法持续增长来满足他们的时候,孩子对于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很快就消失了。
反过来,惩罚也是一样。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有一家幼儿园为了促使家长们放学时按时将孩子接走,规定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将孩子接走,就对他们罚款3美元。结果迟接的现象不降反增。这是因为,家长们都认为:既然我已经交了罚款,那么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迟接,让老师多照看一会儿孩子是我付费购买的服务。
看,这就是惩罚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些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掩盖、推脱、伪造,以逃避惩罚。如果实在逃不掉,也无非是写检讨、关禁闭、罚站罚抄,最多也就是一顿打骂。当惩罚过后,“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过不了多久便又故态复萌了。
可见,外部的奖励与责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来说,却往往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才能激发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呢?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多“示弱”。要记住,家长变“弱”了,孩子往往就会变“强”了。有些事情多做,但有些事情少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聊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有他们的心愿和理想,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会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反之,在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家长就尽量不要插手了。比如,准备第二天的文具用品、整理书包、订正作业错题等。要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尽量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尽情探索。这样,孩子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带“主角光环”,对待学习才会有持续的热情与动力。
只要孩子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他们的内在的驱动力就会马力十足。
2.尊重孩子对观点的表达
即便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喜好和情绪,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发言,尊重孩子的观点表达,认真对待这些“童言童语”,甚至可以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一个孩子只要从小得到足够的尊重,拥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勇于发言,他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要对自己说的话和做的决定负责。
3.帮助孩子制定并达成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而当这个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效果是最好的。
当我们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时,他们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达成。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成果日积月累,便是蜕变。看似能把人击垮的难题,经过分解,逐个击破后,一旦跨过去了,就会成为他了不起的成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学习计划,设立阶段目标,把达成目标需要做的事拆分。这样,孩子会获得十足的胜任感,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也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团火焰其实就是孩子心中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