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和状语的区别语文
汉语中什么叫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中什么叫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如“我写字”中的“我”,就是主语,它做出“写”这个动作。“写”则是谓语,用来修饰主语,而“字”是接受谓语“写”这个动作的对象,它因此被称为宾语,有的语法书也称它为“客体”或“受体”。
二、谓语
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do what,“是什么”what is this或是“怎么样”how。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经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搭配然后用来充当谓语动词。在英语中,动词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语动词,另一类是非谓语动词。
三、宾语
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宾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两大类,其中直接宾语指动作的直接对象,间接宾语说明动作的非直接,但受动作影响的对象。
一般而言,及物动词后面最少要有一个宾语,而该宾语通常为直接宾语,有些及物动词要求两个宾语,则这两个宾语通常一个为直接宾语,另一个为间接宾语。
四、状语
状语(adverbial,简称adv.)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
五、补语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目的等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六、定语
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由其他词或短语充当。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
扩展资料: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如:“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火大,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腊”原义为“干肉”,动词,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语文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怎么区分?
如果你熟悉现代汉语语法,对文言文的倒装现象一看便知,完全不需要死记硬背那些“方法”。
先说宾语前置。
一句话中,大多有一个被支配的对象,如:“我打球”、“他读书”,两句话的“球”、“书”是被打、读的对象,这就是宾语。文言文中,否定句、疑问句中的宾语如果是代词的,大多前置。例如:“不管它”是否定句,用文言词汇表示是“不顾之”,这里常常将代词宾语“之”放在支配行为词的前面,说成“不之顾”。再如:“在哪里”是疑问句,用文言词汇表示是“在何”,这里常常将代词宾语“何(哪里)”放在支配行为词的前面,说成“何在?“
状语后置。
状语有两大类,一类表示行为的状态,用在行为词的前面,如高兴、默默等,通常它后面有“地”,如默默地等待。还有一类,表示行为的处所、时间等,通常前面有介词,如“在北京”,“于昨天”,这类状语由介词 它自己的宾语构成,称作“介宾结构”。前一类的状语在文言文中不一定后置,如“恂恂而起”,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就不属于后置。但是,凡是介宾结构作状语,文言文必定后置。如:在野地捡到的,表述为“拾于野”;在北京买的,表述为“购于北京”。
定语后置。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普遍存在。如:一斤黄豆,一斤是黄豆的定语,一般放在前面。现代汉语有时也倒置,说成“黄豆一斤”。它的作用只是在于强调中心词。例如文言文的“马之千里者”,教材说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即:日行千里的马。千里是马的定语。其实也可以解释为:马中能日行千里的。再如“桃红柳绿”,按定语后置关系,应理解为“红桃绿柳”。但也可理解为“桃红了、柳绿了”的主谓关系。因此,“定语后置”在文言现象中没有前面的两种重要。
总之,只要你掌握好了现代汉语的语法,文言文会变得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