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句子成分修饰口诀 如何根据句子成分判定单词词性?

[更新]
·
·
分类:行业
4060 阅读

英语句子成分修饰口诀

如何根据句子成分判定单词词性?

如何根据句子成分判定单词词性?

这个比较简单。老外都是根据句子成分来判断词性的。夸克语法里就讲到,你问语法学家哪个词的词性是什么,他会说我不知道。除非你把它放到句子里。
英语不想俄语,有特定的词尾。看到词尾就知道词性。英语只有少部分词有特定词尾。很多动词和名词用的是一个形式,所以,单独拿出一个词来判断它的词性还真做不到。比如单词work,它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这就看它在那句子里做什么成分了。比如,I work hard. 和 I don’t like hard work. 两句话中的work词形完全一样,但词性却不同,前一句是动词,后一句是名词。同样,这两句话里的hard也是词形一样,词性不同。前一句是副词,修饰动词work,后一句是形容词,修饰名词work。
那么怎么判断呢?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记住词性和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就好了。那么它们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呢,看下面的图片。
名词和动词的关系是,名词可以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是动作的接受者,所以,名词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而动词呢?主要是做谓语。但这是指限定动词而言。
形容词只和名词有关,主要用来修饰名词,说明名词的性质,特征等,和形容词相对应的成分就是定语和表语,
副词主要和动词有关,说明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是怎样发生的。和副词相对应的成分是状语。知道这个就好办了。一个词做主语或宾语时就是名词,做谓语时就是动词。做定语时就是形容词,做状语时就是副词。
另外,学外语必须经历句子分析的过程。有人称这是语法翻译法,很陈旧,并极力反对。但,作为学生,处在学习阶段,不懂语法是行不通的。那是人家的语言,人家的说话方式和咱们不一样,表达方式不同,语序也不同。如果你按照他们的语序把句子翻译过来,你自己不懂,别人也不懂,举个例子。
The public house which was recently bought by Mr. Ian Thompson is up for sale. 如果按照它的语序翻译,就是,那个酒店,哪个最近被汤普森买下来,正在被销售。 这话你听着不糊涂吗?我的学生翻译的更离谱,汤普森先生最近被共销售给卖了。这里的which是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不用翻译。它指代前面的名词,引导定语从句,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正确的理解是,最近被汤普森先生买的酒店正在出售。
语法翻译法是很陈旧,但陈旧的东西都不好吗,都没用吗。红焖肉的做法陈旧不?谁有说它不好吃了?如果说语法翻译法妨碍了口语的练习,那更是无稽之谈。现在的老师只知道做题,学生的口语好了吗?口语能力和语法翻译法没关,和老师的训练方式有关,作为老师,你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他们的口语自然就好。孩子是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你训练他什么,他就有什么技能。整天讲语法原理,一句英语都不说,也不领学生朗读,也不要求学生朗读,这样的方法当然是教出一批哑巴英语的学生。
我的学生语法分析都很厉害。学到新概念第四册时,我基本不用讲课,都是他们给我讲课。除非是太难的句子,他们实在是看不懂了,我才点拨一下,基本是秒懂。口语也都很好。因为我每天都要求他们读课文。至少在我课堂上我领他们读课文。有一个平时很蔫巴的学生,上大一时,竟然获得口语竞赛三等奖。
现在很多孩子没学好英语,正是因为没有学好句法。因为好多老师不讲句法,他们讲的所谓语法,根本不是语法,连词法都不是,而是词的用法,这种东西学生自己也能讲,把词典拿过来,找到要讲的词汇,把词典里的东西抄在教案上就ok了。句法是语法和核心,只有掌握了句法,学生才能有自学能力。才叫会学,而不只是学会,学会很容易,但会学不容易,那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没做到。学好句法,也就是所谓的语法翻译法,你才能学得更透彻,理解得更清晰。现在几乎所有的教辅书,都是从句法角度来解释难句,长句。仅靠词义是不够的。所以,学外语,无论哪门外语,句法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掌握,一旦掌握了,你才知道怎么学外语。
如果想了解句法知识,请阅读我在头条里写的文章《英语的句子成分》《英文的七个基本句型》和《英文的限定动词和非限定动词》,点击本文右上角的关注二字,点击头像进入我的主页,点击文章,就在置顶文章下面,

英语的一个句子要由哪些词构成?

句子一共分为下面几种句式,他们都是完整的句子,主谓:I see主谓宾:I haveadream主谓状:I live in a big house主谓宾宾补:I give him a book主系表:I am a student主谓宾状:I haveadream in my heart总的来说在英语中只要有一个主谓结构就是一个句子,英语句子的最基本的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而其他的什么定语和补语只是用来修饰句子成分,从而使得句子的表达意思更加的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