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水平原理 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更新]
·
·
分类:行业
1544 阅读

原始水平原理

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第一、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教育还不可能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也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人员来进行教育。人类最早的教育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的,传授生产经验、技能、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及行为规范,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
第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进行教育也是社会公众的事情。同时,原始社会财产公有,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抗,原始教育也就没有阶级性,只有因为分工、年龄及性别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别。
第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原始宗教活动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也呈现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第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原始社会尚未出现文字,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行为的观察模仿。原始人通过这些形式,来接受知识、技能、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原始社会进入氏族公社末期之后,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以上的各种特点逐渐为许多新的因素所取代,开始滋生了学校的萌芽。

原始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原始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交换,是靠以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原始道德加以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与人交往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整个社会中形成明确的善恶标准,用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原始社会教育具有什么性质?

原始社会时期的幼儿教育性质:
(1)儿童公有、儿童公育,即性质是公共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是对那个时代幼儿教育的最好描述。
(2)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教育水平是原始的,教育还未从生产中分化出来,目的不明确,主要是维持个体,保持种族。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多方面的,是儿童与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5)原始社会儿童的教育手段是口耳相传,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采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