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快速的记笔记 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记笔记最有效?

[更新]
·
·
分类:行业
4089 阅读

课堂中如何快速的记笔记

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记笔记最有效?

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记笔记最有效?

课堂上要怎样记笔记才算科学有效
每位同学记笔记的习惯不同,但是说实话,记笔记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很多同学都只是单纯地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成为了“克隆式”笔记;有的同学把一些与这堂课无关的内容也记了下来,成为了“多余式”笔记;有的同学仅仅是记下了老师的框架结构,成为了“花架式”笔记;有的把很多学科的笔记记在了一起,成为了“交叉式”笔记。不少同学认为,我们记笔记仅仅是老师要求,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其实我们脱离了老师之后根本不知道要记一些什么,既然现在高中的老师都有教学用的PPT,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老师的PPT直接拷贝过来,反而还要冒着上课听课效率下降的风险去记笔记呢?。
同学们的看法在根本上没有脱离传统的“编码——复习”模式,仅仅把笔记当成对课堂知识的整合和对考前复习的应用。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记笔记其实是一种自我监督机制。在掌握了正确的记笔记的方式,会提高我们的科研潜能,培养我们的交流意识,同时也是我们“反抗”遗忘曲线的小工具,通过笔记,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身最近阶段产生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记笔记的过程是连续的。下面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记笔记的过程:
1.课前要做好准备:在听一堂课前,如果你打算记笔记的话,首先要带上合适的工具材料。可能这句话略显滑稽,但是现实是很多同学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工具多是纸,教科书等。做笔记也是一门学问,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样在课上才能恰到好处的记录好老师的重点。同时,为了保证记笔记的质量,应该选择前排中央的位置。
2.在课堂上“回神”: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40分钟。因此,我们在课上总会不由自主地会走神。但是,走神也要掌握时机:比如我们可以在老师说题外话的时候休息一下,更好地去迎接后面的课堂内容。在听课过程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有半点懈怠,积极参加老师的课堂活动,这样就能完美地去理解老师内容的精髓。为了保证我们课后去回味老师的授课内容,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书写,防止由于不工整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3.要留意线索:对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要多加注意,可以用特殊的符号加以注释,突出老师明显指出的重要知识点。留意介绍性、结论性或者过渡性的语句,例如:“总而言之、最重要的一点、另一方面”等。他们透露的是整个讲课内容的结构。
大家熟悉了记笔记的大致过程之后,也许在记录过程当中还有许多困难,这些困难多是细节上的,下面再给大家举一些记笔记过程中的小技巧:使用关键词、使用图片和图表、分段记笔记、使用三孔活页本、每次只用纸的单面、别把自己的想法混淆其中、使用一个记号来标明“迷茫”、给所有的笔记做标签、标页码和日期、使用标准缩写、用不同颜色记笔记、使用自己读懂的特殊符号。
课堂笔记,怎样记最有效
在课堂上做笔记很好但是,不要忘了老师同时 在讲课,为了不耽误听课所以你要只记重点
课堂上,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记笔记?
小李给我说,老师,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我每天早早的进教室学习,晚上总是最晚离开的那个人,为什么考试成绩还是越来越差? 小李,说她是全班最刻苦最勤奋的人一点儿也不为过,每天第一个进教室埋头苦学,最晚离开教室,是啊,她很刻苦,可为什么成绩上不去呢?按理说,这不应该啊,我感到很疑惑。 观察了她一个礼拜,终于,我找到了答案。 上课时,小李很认真,老师在上面讲,不管在讲什么东西,她的右手永远都拿着笔不停地写写写。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自主练习,小李就会趁着这个空档赶紧抄写题目,题目抄写完了,其他学生也做完了,老师开始讲题了,小李又会不停地写写写,把老师讲的赶紧抄下来,一节课上,我从来没有见她停下来思考过。、 课后,小李总是会趴在那儿不停地做题,别人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要花费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明明很多题目都是课堂上老师讲过题目的变式,多想一想就会了,可小李还是不会。 每天,小李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在学习,上课不停地写写写,下课不停地做做做,然而并没有做出个什么名堂来,她每天连每门课老师布置的最简单最基础的作业都写不完。更别说腾出一部分时间来预习、思考、巩固和复习了。长此下去,她的成绩怎么可能会提高呢? 学生们都知道,上课时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老师们也都说要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没有错,可将错就错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写笔记。 不是说上课的目的是为了记笔记,上课时,你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记笔记是记录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应该是上课什么都不听只为了单纯盲目的写笔记。 老师在上面讲,你在下面写,老师讲完了,你也写完了,然而,什么知识点、解题的方法都没有学到,有用吗? 老师课上让你练习,你就应该练习,练习是检验你对所学过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会的知识点就着重听老师讲解的怎么分析怎么讲解,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个查缺补漏的作用。练习的时候不练习不思考,你到底哪个知识点会哪里不会根本就不清楚,只盲目的把正确的答题步骤抄下来,有什么用?你要知道,思考的过程远比写笔记重要的多。 不是说,不让你写笔记,让你一直听讲,而是你要分清楚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改写笔记。老师讲的时候该听,特别是讲思路、讲方法的时候必须听,空闲的时候可以写笔记,笔记也可以课后慢慢整理,千万不能只写笔记不听课,这是万万不行的。 只有上课认真听了,下课作业才能做得好做得快,像小李那样,盲目的只写笔记,上课不好好听,导致课后作业不会,典型的浪费时间,这样的学习方法,可取吗?肯定不可取。
如何在课堂上做好笔记
一、 明确做笔记的宗旨
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做笔记时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让自己怎样去做笔记。
二、 把握做笔记的时机
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 注意做笔记的方法
课堂笔记要注意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二是利用短语、数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语文、英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便于复习时查找四是数理化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地理,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即可。
课堂上怎样做笔记比较快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让大家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2、笔记时间 记笔记最好的时间就是老师写字的时候, 同时老师讲重点的时候,也要记好笔记。 3、笔记地方 一般说来,应根据实际情况,可记在课本上、学案上,也可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但多数情况下是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4、笔记方法 方法包括:符号颜色笔记和直接标注。符号笔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当然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用黑色表示疑问。做符号笔记,符号种类不易太多,最好在做笔记前读懂整个内容,对难点、重点有一定把握,这样才能做得准确。 直接标注就是在笔记本或书中直接做笔记。 5、笔记选择 做笔记要各科分开,这样才会更有效率。 同时可以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给补充的时候写内容。 6、笔记内容 笔记要记什么内容呢?一般书本上有的就不用记了,要记的内容是老师讲的重难点、网络化的知识点和老师补充的知识点。 7、整理笔记 课后我们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整理笔记的过程就是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归纳补充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才能把笔记的作用体现出来。 8、注意事项 笔记要工整、字迹不要太潦草。做笔记是辅助,上课要听为主。

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尽量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感谢邀请。
要想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的效率,记住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一些记忆的规律和特点,把一些记忆技巧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
我们是如何记忆的?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一台电脑,人的大脑在记忆时,和电脑储存信息的道理非常的相似,记忆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信息的输入——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这几个过程。
但人的记忆和计算机的存储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人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顾名思义,信息储存的时间有点短,记住之后非常容易遗忘,而长期记忆就是记忆的时间比较长,不容易遗忘。
脑科学家曾经利用核磁成像共振技术,对人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我们在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之后,信息首先是储存在大脑中有个叫海马区的地方,这个区域的结构有点像我们平时吃的洋葱。
【上图是海马区】
这个区域的功能有点像我们平时用的U盘,U盘携带比较方便,可以用来临时储存信息,但它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存比较小,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比如当感染病毒时,U盘所有的信息就会丢失。
为了让信息能够长久的储存,海马区在接收到信息之后,会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这些信息会进一步的储存到大脑的新皮层当中,会形成一个新的神经回路。
那么这些信息是如何被储存到长期记忆中呢?答案是记忆组块。
当你接触到一个信息之后,这些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排列方式也是杂乱无章的,如果没有按时复习,那么大脑就会认为这些信息不太重要,很多就会遗忘掉。
当你反复不断的复习时,大脑会认为这个信息比较重要,那么这个信息就会被储存到长期记忆当中。再或者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之后,经过理解、练习,这些信息会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化的结构,脑科学家,把这种结构称为记忆组块,而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是以竹筷的形式储存的。
关于记忆的三个重要规律。第一,要想提高短期记忆的效率,那么就要让自己保持专注。对于学生来说,听课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关键环节。
所有的信息必须要经过短期记忆之后,才能够储存到长期记忆当中。而短期记忆,典型的特点是内存比较小,储存的信息非常有限,这就要求在听课的过程中要保持专注。
而所谓的专注,就是要保证上课时候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不能让注意力转向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会占用大脑储存信息的内存,将我们原本应该关注的信息和图像从大脑中赶走。
这也是为什么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都会强调要提高听课的效率,在课堂上要保持专注,紧跟老师的思路。
第二,反复不断的提取,有助于加深记忆。大脑为了提高记忆的效率,节省信息储存的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并不是事无巨细的保留下来,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遗忘。
而按时复习,反复不断的对信息进行提取,会让大脑认为这些信息比较重要,有必要储存到长期记忆当中。
还用U盘打个比方,如果你觉得,某个文件比较重要,那就不应该把它放到U盘当中,而是应该把它重新的进行归档分类,放到电脑的硬盘当中,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大脑更容易储存结构化的信息,而不太擅长长期储存杂乱无章的信息。在很多领域,高手和普通人之间主要的差距并不是智力水平和方法上的差距,而是大脑中信息足够数量的不同。
就拿国际象棋来说,在一个班有20多个棋子的棋盘上,初学者看到的是20个信息组成的无数的排列组合,而象棋大师才会把整个棋盘分成很多的区域,然后在每一个区域形成固定的“大块头”信息。
脑科学家曾经测算,一个棋手想要成为大师,在大脑中至少要储存5~10万个这样的大块头信息。当他们在下棋时,只需要看到一个点的信息,就能够随时调动一个整块的信息,这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思考的效率。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这样的,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数量的差别。而是这些知识能否形成完整的结构。
也就是说高手是在用系统解决问题,而普通人是在用套路解决问题。
因此,要想帮助学生记住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的提高效率,节省时间,那么可以尝试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注重随堂小测验。大部分老师都知道,随堂小测验有助于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方便老师了解学生哪个地方掌握的比较好?哪个地方掌握的不太好?
随堂测验,除了能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之外,另外一方面有助于信息的提取,增强对于知识的记忆。
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课堂上的小测验,要比单纯的划重点、复习教材,更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提取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信息提取的次数越多,大脑会认为这个信息越重要,那么下次在提取的过程中,就反而越简单。
第二,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力。有些老师非常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45分钟的课堂会全部用来,讲解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但是这样高信息密度的课堂,并有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
想要学生保持专注不难,难的是长时间的保持专注,成年人一般可以连续35分钟保持专注,而中学生和小学生保持高度专注的时间会更短。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借鉴时间管理的方法---番茄工作法。
把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设置成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用来讲解新的知识,分析课本上的重难点;第二个时间段,当学生有些疲惫,注意力不能集中时,来个随堂小测验;第三个时间段,对这节课的易错点、重难点进行总结回顾。
当然,也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点故事或者段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第三,合理的设置课堂中新旧知识的比例。结构化的信息要比碎片化的信息,更有利于记忆。那么,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让所有的知识能过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有一个知名的公式:喜欢熟悉 意外。就是说要想让别人喜欢你的小说、电影等艺术作品,一定要让读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他们进入的门槛,但同时又要让读者和观众,在看完之后,有收获感。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课程先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起,然后再议延伸到学生不太熟悉的知识上。具体的新旧知识比例,如果想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可以按照5:5的结构,如果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可以按照7:3的结构比例,而后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再逐步提高新旧知识的比例。
总结一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记忆的效率,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记忆技巧和记忆规律,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比如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随堂小测验,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来设计教学流程,以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等。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