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何画板演示正弦定理 这道中学几何数学题怎么做?

[更新]
·
·
分类:行业
4384 阅读

用几何画板演示正弦定理

这道中学几何数学题怎么做?

这道中学几何数学题怎么做?

答案:∠EFA30°解:以A为圆心,AE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接ED和AD,如下图所示:
则有AEAD。
∵∠CAB∠ABC80°,∠EBF30°,∴∠ABE80°-30°50°,∠AEB180°-50°-80°50°,∴AEADAB,∴△ABE为等腰三角形。
∵ADAB,∴△ABD为等腰三角形,∴∠ABD∠ADB80°,∴∠BAD20°,∠EAD80°-20°60°。又∵△ADE为等腰三角形,∴△ADE为等边三角形。
∴∠FAD60°-20°40°。∠AFD∠C ∠CAF40°。所以ADDFDE,△ADF为等腰三角形。∠DAF∠AFD40°。
又∵∠EDF∠ADF-∠EDA100°-60°40°,∴∠DEF∠DFE70°,∴∠EFA∠EFD-∠AFD70°-40°30°。

这道题让我想起了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
记得是02年,我上高二,同班同学拿过来一个说是初中的数学题,说同校初中部的数学老师们都解不了,我们那学校水平一般~
我大概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在物理课堂上解出来了,在同学们面前小小风光了一把。

正弦加法定理推导?

历史上,正弦定理的几何推导方法丰富多彩。根据其思路特征,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方法可以称为 “同径法 ”,最早为13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纳绥尔丁和15世纪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所采用。“同径法 ”是将三角形两个内角的正弦看作半径相同的圆中的正弦线(16世纪以前,三角函数被视为线段而非比值),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得出两者之比等于角的对边之比。纳绥尔丁同时延长两个内角的对边,构造半径同时大于两边的圆。雷格蒙塔努斯将纳绥尔丁的方法进行简化,只延长两边中的较短边,构造半径等于较长边的圆。17~18世纪,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和英国数学家辛普森各自独立地简化了“同径法”。
18世纪初,“同径法”又演化为“直角三角形法”,这种方法不需要选择并作出圆的半径,只需要作出三角形的高线,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得出正弦定理。19世纪,英国数学家伍德豪斯开始统一取R1,相当于用比值来表示三角函数,得到今天普遍采用的 “作高法”。
第二种方法为“外接圆法”,最早为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所采用。韦达没有讨论钝角三角形的情形,后世数学家对此作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