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与河流思维导图简单又漂亮 孩子作文写得不好,有人说多读书就会写作文,是这样吗?

[更新]
·
·
分类:行业
4671 阅读

池子与河流思维导图简单又漂亮

孩子作文写得不好,有人说多读书就会写作文,是这样吗?

孩子作文写得不好,有人说多读书就会写作文,是这样吗?

读多书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意思是想写好作文,必须要多读书,但书读得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好作文。
道理很简单,写作是从脑子里往外掏东西,这就要求脑子里首先得有东西可掏。那么,就得往脑子里装东西,而读书是往脑子里装东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但是,我们的脑子不是仓库,可以随时把东西装进去掏出来。同样的一本书,两个不同的人来读,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情况:
1.输入—不加工—埋葬。只读书不思考,不对读到的内容进行处理,(编码记忆、联系挂钩)那么读到的就相当于被埋葬了,因为提取不出来。就好像图书馆,馆藏书籍入馆时都要先处理一下,分类贴标签,建立索引,才能随时取用。如果没有处理的步骤,那么入馆书籍越多,越会被埋没。
2.输入—不加工—没有输入。只读书不思考,最浅层的阅读结果是没有输入。就像一批书送到图书馆门口,但大门总是不开,馆内的书籍就不会增加。我们常常形容人不用心,有句话叫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是说不过脑子。读书不过脑子,读得再多也没有用,根本没有进。
3.输入—加工—等待输出。对读到的内容进行了加工,只不过加工的层次不同,或浅或深。就会在大脑里留下或浅或深的印记。仍然以图书入馆为例,处理的时候分类更仔细,区域位置记录更具体的,要找出来就更方便;反之,只是大概笼统的记录一下大致范围,也能找到,但耗时会很长。而这时候馆藏增加,处于待借阅状态,它即将发挥作用。
4.输入—加工—输出。把读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往外掏,才是效益最大化。图书馆的书要对公众开放,才有价值。馆藏书籍要有人借阅,才有意义。否则,光有藏书数量,没有外借,帮不到有需要的人,图书馆还有什么用呢?
所以说,多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是增加库存;但不能不处理,不归置,杂乱无章的堆放在一起,想用也找不着;最关键的是要让存货产生效用,给它创造使用的机会。也就是多写,写的过程中把读的东西拿出来用。
阅读要入脑(输入)入心(处理),但内化于心(处理)更要外化于行(输出),在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用写作倒逼阅读,阅读才会更管用。
漫无目的的阅读,不以用为先的阅读,不搭建体系的阅读只会让脑子越来越乱;而只读不写就永远也不可能写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