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养的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应该如何成长?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应该如何成长?
家长对于孩子事事包办,大事小事都是亲自处理和解决。孩子到了寄宿制学校,衣服也不洗,堆在衣柜里发出臭味,让舍友们嫌弃;自己平时的床铺不会叠,一个10岁的孩子竟然这么简单的日常,都做不到位,个人形象也十分邋遢。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生活竟不能够自理,完全依靠家长。
而家长住在学校附近,每天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给孩子洗衣服、做饭,甚至还要为孩子洗澡,有时候看到孩子读书太累,索性直接喂孩子吃饭。这也就是学校经过慎重考虑,让孩子退学的原因,因为孩子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家长的照顾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好事情。
看完这个案例,确实比较纳闷和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会如此依赖父母,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么差呢?回过头来,再仔细看了几遍案例,不难发现,家长对于孩子存在太多的“越位”行为,完全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影子”来照顾,却忘记了孩子也是个“人”,也需要成长和自己经历的。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越位”的举动,因为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总是无私和无限的,为了孩子,家长甘愿赴汤蹈火,拼尽全力,也舍不得让孩子受到委屈和苦楚,但是这样却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最容易出现这些越位举动。1,干涉孩子的生活
很多家长没有积极的教会并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反而是大包大揽,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给孩子传达了“好好学习就行,什么事都不用管”的错误理念,导致孩子默认为自己就是“学习的机器”,生活全部由父母监督和管理。
比如:孩子不爱吃饭了,家长没有告诉孩子吃饭的好处,反而追着孩子喂食,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身体是由父母来决定的,从而开始和父母产生隔阂,觉得父母并不认可自己。
2,替孩子做决定
当孩子买玩具或者结交小伙伴时,家长却替孩子做决定,没有交给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反而轻易的掌握了孩子的动向。这样会使得孩子不再是“自己”,而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没有独立的思维,只有父母的“提线木偶”。
3,不愿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
当孩子自己面对某件事情或者独立生活时,家长却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生活,总是为孩子遮风挡雨,替他们处理所有的问题和事情,但是却没有教导孩子如何生活。
这3个常见的越位行为和举动,表面上看很平常,因为只要是对孩子关爱有加的父母,似乎都会这样做,担心孩子的成长和内心的脆弱性,导致家长理所当然的接受这样的教导方式。但从长远角度考虑,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他们有自己的人生和生活。
家长的这些越位的举动,短期来看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和变化,但是长此以往, 就对孩子的人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1,孩子无法独自生活
2,为人处事能力太弱
3,“啃老”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努力朝着“不越位”的方向做起。1,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做好“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的引导,言传身教和指导,细致耐心的疏导,从而让孩子在家长身上学到生活的本领。然后,自己能够独当一面,勇敢的探索美好的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工作、成家、立业等等。
2,引导孩子独自面对生活
家长的适度放手,是很有必要的。一直把孩子放到笼子里,那么会让孩子逐渐忘记飞翔的本能。同样,孩子在生活的时候,家长不需要全方位的照顾,只需要给到孩子建议和意见,让孩子能够更具备自主性,让他们能够带着思考去了解生活,从而认真的过好自己的一生。
3,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才形成了如今庞大的人类群体。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的选择和想法,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同的尊重,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选择,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从而让孩子享受美好的生活。
学校是教书,父母是育人,所以决定孩子幸福的是父母,有道理吗?
记得在这个学期才开始一周,儿子回家透露,全班同学都在吐槽现在的语文老师。原来一向有威信的语文老师请了病假,学校临时安排了一位代课女老师。
据说,这位女老师的身高跟学生差不多,课堂上的声音完全被学生的打闹声淹没了,每天没有多少回家作业。这群熊孩子,就像看到老虎下了山的猴子,在教室里肆无忌惮,甚至有些扬言要自学语文。
想到儿子描述的这些情节,我的内心不禁一阵紧张。拉着孩子一起坐下来,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位代课老师,既然能被安排到这个教学岗位,毫无疑问是受过专业的培训,她在语文方面的长处和优点,是我们还没达到的水平。
从那天开始,我时常抽空陪孩子朗读语文课本,直到原来的语文老师身体恢复返校上课。
很庆幸,因为我的及时出手,儿子对语文课的兴趣没有消减。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一直认同一个理念:所谓“教育”,是分为“教”和“育”两个部分,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二者要相互配合。
两年前的家委会上,儿子学校的校长这样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
是啊,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作一棵树,要想学习成绩枝繁叶茂,离不开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经营家庭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氛围,这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兴趣、个性,都是在家庭教育浇灌出来的。
教育部长陈宝生这样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个好的老师,可能会影响孩子三五年。但是,一对优秀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为了培养优秀的孩子,我们家长要与老师携手同心,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