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没动力去学习知识
为何我什么都想学,却什么都没学好?
为何我什么都想学,却什么都没学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对于求知欲望比较强烈的人来说,要想获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应该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同时要为自己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效果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想对一个领域的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通常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门阶段,入门阶段通常的瓶颈在于学习的初期,此时最好能有专业人士给予一定的指导,这对于提升学习效率还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阶段是找到一个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可以看成是一个细分领域,比如学习计算机知识,可以把前端编程看成是一个着力点,然后基于这个着力点进行深入;第三个阶段是实践,实践是提升对于所学知识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习的过程并不总是充满了乐趣,实际上学习的过程中多数时间是比较枯燥的,此时要培养自己的“延迟幸福感”,这对于深入学习一门知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自律能力比较强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有较强的求知欲还不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在学习的初期可以按照时间来制定学习计划,而在学习的中后期则可以按照任务量来制定学习计划,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很多知识的学习过程要“以用促学”,这也会提升学习的兴趣。
最后,在学习一门知识的过程中,最好能够有一个较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当前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促进交流和学习。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我发现好多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
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特别是家长,还记得吗?
记得小时候,上学前班的时候,上的第一节课老师就问我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很多同学回答:“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发明家”,“我要当飞行员”等等。
当时,每个人说的时候都是非常激动的,为了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很信誓旦旦。可是,时隔多年以后,这些梦想早已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只知道,我们想要的梦想只是一个极其抽象概念,甚至你要问一个孩子科学家是什么,可能孩子也是一脸懵。
科学家,是什么领域科学家?该领域的科学家要具备哪些能力?要成为科学家要经历哪些阶段?......
这些东西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们,所以我们又回到了只知道学习的状态,只知道学习要考100分。学着学着,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了。
这时,家长就该出场了。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想要成为科学家要经历什么,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给孩子的梦想加一个进度条。
1)科学家: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科学家领域-选专业)→研究生→博士→博士后
2)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3)一年级:语文 数学 英语 ···
以此类推,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天的学习目标。
每一个目标完成后及时给予反馈,反馈的结果进行目标的调整,让孩子明白每一天都做了什么,现在到什么阶段了,给孩子的梦想加一个进度条。
就像游戏一样,有进度条,有级别,每一个级别都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和奖励。
家长把孩子的学习从义务变成了任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一天走在路上,听到了一对母子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要玩手机”
妈妈:“你回去把作业做完了,妈妈就给你玩”
孩子:“回家我要玩ipad”
妈妈:“妹妹要用ipad看动画片”
其实很多家庭都会这样,通过奖励来让孩子学习。
你是不是曾经对孩子这样说过:“孩子,你下次考了100分,妈妈给你买玩具(或者其他什么孩子喜欢的东西。)”
俨然,奖励已经成为孩子用来交换学习的条件。当孩子没有这种奖励的条件后,或者孩子没有完成学习的条件后,必然家长不会给孩子奖励。这时,孩子就会一哭二闹三威胁,用尽各种方法来获取奖励或不学习。往往很多家长就会妥协,或者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
所以,家长一开始就不应该用任何奖励来作为鼓励孩子学习的条件。
那么,奖励要不要给,当然要给,但是不能作为努力学习的条件和理由。
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任何人的事,父母可以协助你,但是你自己要努力,无论你成绩好与坏,最后你都将对你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