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考试注意事项和禁忌 初中生升高中时有什么建议或者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更新]
·
·
分类:行业
1779 阅读

初中生考试注意事项和禁忌

初中生升高中时有什么建议或者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初中生升高中时有什么建议或者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两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1.要警惕——初高中衔接的陡坡效应
一般的成绩分布,是高分和低分都少,处于中间水平的比例最高。但是在初升高衔接阶段,高中前几次考试,成绩却会出现类似社会结构的2/8规律分布,即:成绩不好的人占八成,成绩好的人只占两成。
产生“陡坡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急剧变化和学生心理、方法调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个结果。外现出来就是“陡坡效应”。
同时由于高中高考对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记忆 套用模式,太多松散的知识掌握在考试成绩中没有太大的体现,所以造成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陡坡效应”会使学生压力倍增,名次迅速落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知识难度和能力要求是一个个逐步提升的陡坡,不进则退,学生在爬坡过程中多数会处于山脚,在开端就造成知识的烂尾,就很难在后续的爬坡过程中继续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心。
所以,高一上学期的东西一定要在这个暑假适当提前预习,在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心理沟通和疏导,让孩子平滑过渡,做好心理储备。有了比较好的外部适应性,在高一下学期就可以比较专心地面对真正“难”的知识的学习了。
2.要留意——心理变化莫忽视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一些学生的适应性很强,能迅速调整,坦然过渡;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走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历程。由于环境的转变,很多学生心理上还会产生诸如失落感、孤独感、失重感等现象。
失落感:特别是对于那些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原先的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
孤立感:进入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懂得去理解他人。虽然大多数同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合到群体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同学,因种种原因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失重感:上了高中后就发现,沿用初中的那些学习方法已经不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很是失落。

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家庭教育?

关于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我作为一名家长,真的说不完的真心话。在前几天我写了《年级排名从239到37 那个充满内疚收获幸福的暑假》,详细讲解了我在暑假强化教学的过程,欢迎关注交流!
常言道:子不孝,父之过。可见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都离不开父母。我女儿从小学开始,成绩一般在班级10名左右,我们也较为满意。到初中后,一般都稳定在年级100到200名(全年级830多名学生),到初二结束,竟然掉到239名,才有了我对她暑假强化训练,到9月底初三第一次排名考试,排名冲到全年级37名。
小孩到初中后,正值青春期,有了自主独立的思想意识,处于三观成长期,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既好奇又敏感,容易学样而且判逆。家长对待孩子,有时就象手里拿着嫩豆腐,碰不得,既不能讲,更不能骂,只能干着急。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我们父母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能用老规矩教育小孩了,要全面系统地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家里真的要有一个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杜绝家长制,父母不当裁判当朋友,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当啦啦队,多和孩子交心。将你听懂了吗改成我讲清楚了吗,家长要主动分担责任,为其减压。其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家长要言传身教,及时洞察、矫正、指引,只有具备独立自主的顽强人格,才能勇敢向前,真正走向成长。再次,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小事做起,多鼓励,给子女一些自由空间。最后,家长要和老师多交流,真的要相互协调。初中开始,迫于考核压力,老师可能较注重于尖子生,没精力挖掘潜力生,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宝库,家长最了解孩子的特点,可以和老师联合因材施教,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初中时期真的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家长真的需要一份耐心,尊重孩子成长规律,避免象我这样对女儿下猛药的情况,一定会顺利度过初中阶段,不断走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