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怎么教育和疏导男孩 16岁男孩怎么教育?

[更新]
·
·
分类:行业
1768 阅读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教育和疏导男孩

16岁男孩怎么教育?

16岁男孩怎么教育?

16岁的男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个人的自主意识正逐渐加强,有些叛逆属于正常现象。
建议家长以疏导为主,在家庭中,尽量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平等地进行交谈。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尽量开导教育,不能够激惹他们,更不要责备打骂,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会使两代人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怎样对青春期男孩心理疏导?

首先父母不要强迫孩子,现在孩子角度去疏导

十四岁男孩子早恋父母怎么跟他说?

十四岁男孩子早恋,是青春期一件常见的事情。这时父母千万不要简单粗暴的处理,比如棒打鸳鸯。
父母可以和孩子开诚布公地沟通,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的感情是一种不成熟的情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必须要有担当,必须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而你现在还没成年,没办法担当起责任。所以,你要想清楚怎么对待这段感情,才是真的对你们两个好。

怎么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感谢邀请,青春期的孩子,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改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会变得敏感、多疑、脆弱。
作为家长的沟通方式也会有很大的改变。
一:要多鼓励孩子去尝试,并向他们传达信任的信号,培养他们正确看待失败的心态。
二:不要和别的孩子去做比较,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一些进步。学会正面的激励和暗示他们不放弃努力。
三:帮孩子建立起正面的自我形象,这样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才能学会积极的挑战,内心充满自信。
四: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情感环境,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五:不能只是重视孩子的分数,一定不要忽略孩子的人生课程。
最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点,就两个字——闭嘴。青春期孩子沟通是一门需要积极倾听和适时沉默的艺术,不要强硬和过度的跟孩子反着来,否则会适得其反的。

如何解决孩子青春期的问题?

关于小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只能说等到进入青春期再来处理,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了。
不仅是青春期,小孩从三岁起,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是各种叛逆期。解决叛逆的问题,第一要平等互信,第二要坦诚沟通。这都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并且小孩特别是家长都必须有意识地维护双方的信任和沟通机制。在题目中家长显然是做错了。
首先,信任是一切的基础。信任指的是,从小家长和小孩必须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小孩相信家长是尊重他的个性,维护他的利益的。而家长也必须相信小孩愿意向家长倾诉,愿意听从家长的建议劝说。简单说一句就是,让家长讲的大道理小孩子能听得进去。维护这种信任是很难的,最起码的一点就是,相互之间必须诺不轻许,一诺千金。这是因为,用这种行动向小孩表明,家长说的话,讲过的道理,是真实有效的,不然,如果破坏了小孩心目中家长的权威地位,如果让小孩觉得家长其实并没有考虑我的感受,其实对我也是应付了事,其实对我的事情并不关心。最重要的是,如果让小孩觉得家长是在不讲道理,是在无理取闹的话,那么亲子关系就宣告完蛋。
其次,有了信任的基础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坦诚沟通的机制。让小孩知道,家长是他最可信任的朋友,是他坚实的后盾。让他愿意把心中的想法随时跟家长分享。而作为家长,则必须抛弃自己家长的身份,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和他一起说话沟通,和他分析事情的利弊,教会小孩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小孩子有什么思想上的异常、行为上的异常的时候,家长才能发挥指导员的作用,说出来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要不然,就是无休止的年龄压制和强制执行。如果亲子之间的沟通到了必须要利用家长权威来强制执行,甚至要运用经济制裁的手段来确保执行,那么也是宣告亲子关系完蛋。
回到题目中的场景:
前不久,我妈在他衣服口袋里发现一个游戏币,然后就问他,他觉得侵犯了似的,就说“对啊,怎么样!”我妈问他去过几次,他说“很多啊,我怎么能记得。”
这个场景的问题在于:
1、孩子在某些行为上,已经被家长主观上认定是罪不可恕了。
2、沟通的技巧上,采取的是质问和权威的方式来进行。
3、不清楚所谓的“在衣服口袋发现”是怎么一个场景。如果只是在给小孩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他遗漏在口袋中的东西,还是直接进房间拿起他的衣服来搜索。如果是后者,难怪小孩会跳起来。
第二个场景(闹钟没响,早餐没做)
这是典型的家长因为自己做错了但熟视无睹不单止,还把责任怪罪在小孩身上的场景。很多中国式家长都犯了这个错误。
1、这个场景毫无疑问是家长的错。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是道歉,心平气和地道歉,要取得小孩的谅解,并且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向小孩描述客观情况,以及建议解决的方案。如果这过程中有任何一丝一毫不真诚或不积极,小孩马上就能感受得到。这也是我在上面说的,家长和小孩之间诺不轻许,一诺千金就是这个原因。小孩子的思想特点就是单纯,善恶对错分得很清楚,非黑即白。如果家长用成年人的习惯来看待问题,也许觉得这个问题是小题大作,不就是闹钟没响早餐没做嘛,赶紧起来到外边吃。但在孩子心目中,这是头等大事,处理不好,严重的会让孩子怀疑人生的。
2、从另一个侧面看,有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家长处理孩子问题时的方法。中国式家长显然习惯把孩子当作是附属物,无视孩子从小就已经有独立的思维了。实际上从孩子说出第一声“不”开始,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跟家长是平等的,他所欠缺的只是知识和经验。在人格上,他和家长别无二致。因此,认为孩子的话不算话,孩子的想法不算想法,是大多数家庭亲子沟通的悲剧源头。
说说我们家在上述两种场景的做法。
场景一:玩游戏的事。
我们家首先会教会孩子自己判断什么样的游戏是值得玩的,然后会尽可能早、尽可能在家长的控制下,让他体现不同的游戏有什么好玩之处。重要的是,我们事前事后会请孩子自己分析游戏对他而言带来什么感受。
其次,我们家会引导孩子,有什么想法需要说出来和家长讨论。想玩什么游戏,想去哪里旅游,想买什么书,请他跟我们商量。这个习惯必须从小养成。这样,当他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家长就能及时知道他思想动向。
再次,凡事协商。我们在他长大的过程中,逐步把一些他能自主决策的事项放权让他决策。从而让他知道,家长是信任他的。那么可以推测将来,我家小孩如果某一天被同学带去玩某个游戏,需要钱买游戏币,那么场景必定是:他回家跟家长说起这个需求,而家长会和他分析这个需求,并和他做若干个约定。如果能他遵守约定,我们就支持他玩游戏。
上面的处理方法使得整个事情均在家长的控制下发生,风险是可控的。并不需要一开始就来对小孩作有罪推定。
场景二:闹钟不响的事。
无论任何事,如果发现承诺没做到,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向小孩道歉,向他客观描述事情本身,请求他的原谅。并且重要的是,请小孩发表一下他的意见,请他说说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建议不可行,也应该如实和孩子分析他的建议为什么做不到,以及如果硬要做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我相信如果和小孩一直都有互信和互动的习惯的话,这个时候他是能把家长的话听进去的。特别是一上来家长就先道歉,这会让小孩觉得家长是仍然很重视这个承诺的,并没有说一套做一套。如此一来,事情就比较好解决了。
至于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已经进入中二年龄了,亲子关系还能不能挽救?一切取决于能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能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如果不能,那就只能这样子了。